当我老了□刘佳铭(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人生是一段旅行,你我皆行人。所有履历过的一切,都是风物与风情。而人之暮年,便像是搭乘了一趟末班车,车窗外即是心灵描绘的夕阳景致,黄昏的天空任由心灵涂鸦。
时间的车流从不停歇,载着我们的先人、尊长一次次驶向终点站。而青年的我们只能目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老去,也就不禁想到:“当你老了,我要……”可我们是否想过“当我老了”,我要做些什么?“自古逢秋悲寥寂,我言秋日胜春朝。
”当我老了,当我也乘上生命的末班车,那将是我生掷中最沉静、最孤苦却也是最幸福的时刻。沉静如水人之暮年,当有历经沧海桑田后的从容淡定,当有奋斗一生后的无怨无悔,当有“老当益坚”之风骨神貌。于我而言,当我老了,我应是平和平静的,不再心为形役,不再为琐事所烦困,享受一生中难过的清净时刻。
而我要追求的“沉静”似乎多了一层意味。沉静,当有沉潜与平静。沉潜,是深沉与积淀,如水底蛟龙,看似波涛不惊,实则暗流涌动,蓄积着庞大气力;平静,是平静与纯净,既要埋头,也应净魂。当我老了,我不愿活在庸庸碌碌与无尽琐事中,而会把心放平,摒除一切杂念,如秋叶之静美,“为吾所愿为”。
汪曾祺在《无事此静坐》中言:“静思往事,如在目底”,即是他最佳的晚年写作状态。当我老了,我也会“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细数曾经回忆的珍珠,用闲暇的时光制成一根线,串联起珍贵的回忆,纪录下珍贵的风物。
用蓄积的气力完成自己未遂的心愿,琴棋书画,怡养性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自由与修养!当我老了,我愿沉静如水,在水中映照夕阳迟暮,在沉静中追寻初心,提升修养,回归本真。
孤苦如月暮年人常感孤苦,这多数是由于子女不在膝下,无热闹相伴所致。其实,孤苦是人的正常心理感受,更是一种兽性。单从“孤苦”的偏旁与字形来看,便让人不自觉地遐想起动物。
毕淑敏在《孤苦是一种兽性》中写道:“孤苦是属于兽的一种珍贵属性,象征着独来独往的自信与勇猛。”所以,当我身处暮年,与其厌弃孤苦,何不如品味孤苦、浏览孤苦?“要么庸俗,要么孤苦。”叔本华如是所言。
月是不合群的、孤苦的,却也是皎洁的、高中的。我愿如孤苦之月,用自身的光明困绕自己,散出柔和清冷的月光,在孤苦中保持清醒。累了便从广场舞的人群中退步而出,向子女倾诉忖量也不为他们带来不须要的烦扰,如平静湖面的一叶扁舟,平稳而进,孤苦而行,不搅风浪,不起涟漪。任由孤苦之月照在沉静水面,珍惜,这一刻,这一生,难过的孤苦。
当我老了,我愿孤苦如月,不追逐星儿闪烁的富贵,只求留住人活一世那最后的清辉。幸福如光光是闪耀的,却是短暂的。幸福是辉煌光耀的,却也非永恒。正因其存留之短暂,才更要在漫长的人生暮年抓住短暂的一瞬,珍惜片刻的幸福。
在《提醒幸福》一文中,毕淑敏表达了这样的看法:总有人提醒天气,提醒疾病,却很少有人提醒幸福。是的,正是因为幸福来得突然,没有丝毫预兆,所以我们很难提醒。其实对于幸福而言,所谓的“提醒”,也不外是做好准备。当我老了,我要用富足的时间准备幸福,用富足的精神迎接幸福,用富足的心情享受幸福。
如此这般,才可让片刻的幸福辉煌辉煌光耀,不留遗憾。才不会在幸福过境后茫然不知,怅然惘然。当亲朋后代从天南海北相聚到一处时,我不会犹豫片刻后的分别,而会纵情珍惜与享受现在的幸福;当孤身一人独卧病榻时,我不会担忧死神的降临,而会让在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价值,享受“存在感”的快乐。放弃忧伤,幸福如光;不甘颓刻,幸福如光。
当我老了,我愿幸福如光,即便短暂,也要像纯净的酒精燃出淡蓝色的光,不留一丝渣滓。文人书生经常空叹两鬓花白,容颜凋殒,唯有少数人将迟暮之年作为快活的乐园。然而叹伤常是源于壮志难酬、遗憾难填吧?所以,当我年轻时、意气风发时,更应为梦而搏、为生而战,惟其如此,当我老了,也可不枉一生、不悔初衷。
也罢,无所谓老矣!“老”于乐观达观者而言不外是生理、肉体、容颜相貌之老,而我和他们一样的年轻沸腾的心灵,何时会老去?当我容颜已老,我愿沉静如水、孤苦如月、幸福如光,我愿让心脏在停止跳动前始终年轻。当我老了,我要为你,唱起这首心灵的歌……当我乘上末班车,我要用轻盈心灵的画笔绘出天边最美的夕阳……【获奖理由】本文用了三个比喻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暮年时光。
这三个比喻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沉静如水,体现暮年人阅尽世事之后的淡薄;孤苦如月,体现老人在富贵散尽后的淡定;幸福如光,则体现老人乐享天伦的自在。这种归纳综合,应该说是很有看法的。而文章对于这几个比喻的解说,也比力到位,尤其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文章的叙述语言联合得十分自然。
本文获夏季现场决赛特等奖。当我老了□郭涵瑜(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高二)0岁。你刚出生时,我三十岁。听着你清亮如黄鹂的哭声,我来不及休息,急急央求护士将你抱来,让我悦目看你的面庞。
你真的好小,好轻,抱在怀中竟仿若无物。你的酡颜红的,皱在一起,滑稽可笑,像个小老头。
两个手牢牢握成两个小拳头,好像在宣誓着、呐喊着,牢牢地将我们的运气拧在一起,分也分不开。望着你那张还未睁开眼睛的脸,我的心情瞬间变得温柔而慈祥,心中漾起一阵奇异的暖流。我暗自在心中立誓: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好好掩护你、照顾你。
五岁。你五岁时,我三十五岁。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我不得不让你提早一年入学。
我好畏惧,好不舍,畏惧你因年龄小而被比你大一岁的同学们欺负,不舍你才五岁就已脱离我的身旁,早早进入学堂。还记得你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看着你绽放满脸的笑容向我跑来时,我的心瞬间踏实起来,看来你过得还不错,我在心里默默地对你说:好样的!我们手牵手穿过大街小巷,我们在夕阳中逐步跨度回家,夕阳的余晖在我们俩身上镀上一层金辉,圣洁而迷人。待最后一抹残阳逐步隐于层层楼台之中时,我们相视一笑:一张脸稚嫩,一双眼睛在脸上晶晶亮;另一张脸上盈满了温柔笑意,慈祥而宠溺。
十岁。不知不觉,你已经十岁了,而我也已步入不惑之年。你的个子越长越高,使我不禁惊奇于只短短五年时间竟可以让一小我私家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一起在家里偌大的镜子前站着,默默审视着相互。镜子里的你已跟我差不多一般高了,甚至有隐隐凌驾我的趋势了。而我呢?这五年对我的改变也很大,望着镜子里那张眼角上已有不少鱼尾纹的脸,我不禁有些丧气,懊恼于时光的不留情面。
而一想起你,想起你虽然已经十岁却还像个小跟屁虫一样粘在我身后时,我的心情又放松了。变老又何妨?变丑又何惧?只要我身旁一直有你。
十五岁。你十五岁时,我四十五岁。你对我越来越冷漠,冷漠地险些不近人情。
你第一次独自坐飞机离家时,即是在十五岁。在机场,检票口处,我们即将划分,我对你是那么依恋和担忧,担忧你第一次离家照顾欠好自己,而你的心情却淡然而漠然。我想伸脱手抱一下你,做一次最后的离别。
而你却拒绝了,生硬而残忍地拒绝了来自一位母亲的体贴。我的心脏开始隐隐抽痛,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心痛得愈发厉害,似有一把钝刀在上面缓慢而坚守地锯着。二十岁。
时光急忙,你已是名牌大学的应届结业生了,而我也已经五十岁了。我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从眼角伸张至嘴角,颇有酿成老太太的架势。我们的关系早已缓和,你已不会再反抗我的体贴和拥抱。在我五十岁生日那天,你破天荒地第一次主动拥抱了我,这时你的身高早已凌驾了我一个头。
我轻轻地抱着你,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好,眼泪虽早已蓄满眼眶,却不敢任涕泪横流,嗓子虽早已哽咽,却不敢哭作声来。我心里的伤口随着你的举动逐步愈合,感受自己对你二十年的支付,没有白费。
终于,我忍不住地高声哭起来。我能感受到你轻轻拍打着我的后背。
三十五岁。你三十五岁时,我也年近古稀。这十五年中,似乎发生了许多事情。我的躯体状况每况愈下,履历了三次大型手术和两次骨折,痛苦不已。
而你也有了自己已经三岁的女儿和疼爱的妻子。我们祖孙三人经常相约在黄昏时分闲步。你的女儿在最前方欢喜的跑着,银铃般的笑声萦绕在我的心头。你在后面小心翼翼地追着她,生怕她摔跤,就像多年前我护着你一样。
我在你身后,逐步地随着,任阳光打在我早已花白的头发上。还是一样的场景,又是夕阳。望着你逐渐远去的背影,我蹒跚着脚步,蓦地间,脑海中响起了龙应台的《目送》: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不外意味着,今生今世,你和他的缘分就是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当我老时,我不忏悔,因为我曾用尽全力疼爱、宠溺过一小我私家,陪他同看过花着花落,云起霞飞。【获奖理由】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特此外角度,假定自己是一个母亲(父亲),在陪同孩子长大的历程中自己日渐老去。看似简朴平常,其实大有深意:我们的发展历程就是怙恃衰老的历程,在怙恃最强壮的时候,我们出生,等到了我们最强壮的时候,怙恃已然老去。
这篇文章的乐成告诉我们,对于许多类似的题目来说,抓住一个线索,集中写一件事,一般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必像许多同学所做的那样,面面俱到地把自己能想到的老了之后的生活状态枚举一遍,最终却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集中深刻的印象。本文获夏季现场决赛特等奖。
当我老了□王浩然(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二)史铁生说过,“死是一件不用着急的事”,在我看来,“老”亦是一件需由我们从容处之的事。“老”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是生命长河中最后一段徐徐归寂的缓流。
水细细流,人逐步老,“老”的内在意蕴可以很深,很长。一、寥寂是美学的须要当我老了,我不会蜷缩起来畏惧寥寂,我会拥抱它,正如龙应台所言,“寥寂是美学的须要”。我对老境中的寥寂的认识,是从奶奶身上体悟到的。奶奶从家乡的乡村中搬到城里和我弟住,我弟在城里上学,得有人照顾他用饭睡觉。
奶奶的生活平淡得一声不响,早上叫醒弟上学,给他煎个蛋,热个馍打发他走了,就开始絮叨着扫除屋子。屋子其实并不肮,她还是会来往返回把每个刻意的地板都擦一遍,嘴上说给自己的话是像旧织布机一样“嗄吱嗄吱”绵延不停的。等她收拾屋子收拾累了,这才开始她一天中的“主业”——搬个凳子坐在阳台的落地窗前悄悄看外面的人。
看着看着,拽起了压在心底的往事,叹息几声,便起来给弟准备午饭。我心疼奶奶这样寥寂,但这是无可怎样的。
当我老了,我会享受寥寂给我心灵带来的无比宽敞的自由空间,像品茶一样从中扎么出美的味道来。我会在渺无人烟的地方花自制的钱给自己买个岛,不要很大,但要四面环海,岛上有常青的松林和山毛榉。我不需要带任何电子设备,只需几箱书,和足够的纸笔供我的思想神驰。清晨起来,打开窗户迎进海上的清风,夹带几片顽皮的云,若幸运让一只云雀误打误撞飞来了,我会欢欣地接待它和我共读。
我知道我的身子有些僵了,但我绝不介意,我被永恒飞跃的浪涛拥抱,薄暮的云霞是我的彩衣,夜空的星是我的灯塔。当我老了,我寥寂,但我不孤苦。二、看淡一切的包容当我老了,我不会顽固不化,不会安土重迁;我会用淡泊从容的心接待任何生命的礼物,什么都能使自己顺心,方到达包容一切的境界。
我对老人许多都顽强的认识,是从姥爷身上照见的。姥爷不像奶奶,他死守着大西北的黄土地,那里肯到城里待上半日?记得有一次家人们好说歹说才把老人哄到城里享一日清福,可老爷子一来到钢筋水泥的小楼房里,听着楼外街上吵嚷嘈杂的车声就吵着要回去。不用饭,也不睡软床,在硬沙发上强挨了一夜,第二天清早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赶公交回到了老家的小院。
以后家人再提起去城里他就气得火冒三丈,眼睛瞪大像黄牛似的跟你急。其实姥爷的心是可以明白的,土地已经融入到他的血脉之中,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烙印一般在他心中的,他爱得太深了。
可后代的心意又何尝不是好的呢?父亲老了,接过来住得近点,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农民父亲享几天清福。我明白姥爷的心,但这也是无可怎样的。但我靠着从文学中罗致到的有限的智慧,当我老了,我会把家乡情“随身携带”,正如史铁生说的“家乡不应该只是一个特定的所在,它应该是一种无比辽阔的心情;只要感受到这种心情,就是回到家乡”。我也会像杨绛暮年时一样,“我烤着艺术的火焰,这火萎了,我也要走了”,像她一样看淡生掷中的一切,将一切人事变迁的离愁都内化为心田最坚实的气力,从而活在超然物外的安宁中。
当我老了,自己的一切也都可以放下了,若后代想让我搬去跟他们住,我就乐呵呵地顺了他们的心;若他们不想和我住,我另有自己独享的岛,也悠哉犹哉地过好每一天。人老了另有什么不能放下的?知足常乐罢!三、年轻的心当我老了,我只允许自己的身体老去,我一定要一颗永远会唱歌的年轻之心。
读到王尔德在从雷丁狱熬过两年生不如死的日子后写下的文字时,我的心为他衰老憔悴的心绞痛不止!他绝望地写道:“墙纸越来越破,我越来越老。我和墙纸之间,总要有一个先破的。”世人肆意刀割他的灵魂,玷污他的人格,他倾尽生命所追求的“柏拉图式”的情爱也碎得体无完肤。
他,坚苦卓绝的苍老的灵魂,在无人问津的旅馆中,走了。我同情王尔德的痛苦衰老的心,但这,竟还是无可怎样的!至少,他让我看到了年轻的心何等重要,斗胆淋雨的心,爱开顽笑的心如钻石般珍贵。
当我老了,就像齐白石老人一样年轻。适值外宾来观光白石老人的画,由艾青追随做翻译。白石老人刚开始兴冲冲的,到厥后隐隐流露出不悦之色。
艾青悄悄问他缘由,听来让人捧腹。“此外人浏览我的画都夸我画得好,他们怎么连句good都没有?”“他们用英文夸的,您老听不懂!”“哦,哦!”白石老人这才露出笑颜。齐白石老人带些稚气的心,是一种永远年轻的处世态度。我要像他一样坦诚,绝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我的画画的好你不夸怎么行呢?我要以孩子一样年轻的心感悟这个世界,顺应自己的心来服务,不让此外孩子看我老气横秋得老骨头一把,应该让他们以为我的身体里住着和他们一样大的孩子。
当我老了,我要葆有拥抱寥寂的情趣,看淡一切的包容,和永远年轻的心。顺其自然,安于现状,让年轻人去争吧!我中庸,我要细细地、徐徐地流完生命最后的一段河流,享受生命的每一个历程,乐夫天命复希夷!【获奖理由】这篇文章谈到了自己所想象的暮年生活的三种理想状态:感受寥寂之美,放下所有负累,保持年轻的心态。在每种状态中选取一个或两个自己相识的老人,形貌他们的生活和言行,从他们的状态中为自己的未来寻找定位。不是平常的梦想,而是有感而发的评述和设计。
这样的写法值得提倡。本文获夏季现场决赛特等奖。
本文来源:球王会-www.sxxinmiao.com